中检西部

(029)86795288

集团要闻

中国认证认可协会在京成立

发布时间:2009-12-31 浏览次数:0

  本报讯(记者 马文生) 9月27日,中国认证认可协会成立大会在京隆重召开,国务院副总理吴仪为协会成立发来贺信,国务院副秘书长徐绍史、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李长江出席大会并讲话。国家认监委主任、中国认证认可协会首任会长王凤清作工作报告,民政部副部长罗平飞宣读民政部关于中国认证认可协会筹备成立的批复。
  国家质检总局党组书记李传卿、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王秦平、葛志荣、蒲长城,国家质检总局纪检组长郭汝斌,国家标准委主任李忠海,国家质检总局党组成员宋明昌、夏红民等出席成立大会。国家发展改革委、住建部、信息产业部、农业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工商总局、国家环保总局、中国民航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有关领导也出席了成立大会。
  吴仪副总理在贺信中首先对中国认证认可协会正式成立表示热烈祝贺。她指出,协会的成立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产物,是认证认可工作走向规范化、法制化的重要标志。中国认证认可协会成立后,要充分发挥服务作用、沟通各类市场主体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以及监督作用,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维护公正、建立诚信、促进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
  徐绍史在讲话中说,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了国家认证认可体系,认证认可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化、集中管理、法制化和社会化的轨道。中国认证认可协会的成立适应了新形势对事业发展的要求,也是政府转变职能依法行政的要求。他说,中国认证认可协会的工作大有可为,将在新的发展阶段肩负重任,希望中国认证认可协会在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认监委的监督指导之下,贯彻落实吴仪副总理的指示精神,明确位置、进入角色,充分发挥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牢固树立为企业服务的思想,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切实维护行业利益和会员合法权益,提高认证认可工作有效性、公信力,使我国认证认可工作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同时也为我国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探索经验。
  李长江在讲话中指出,中国认证认可协会的成立是我国认证认可工作的一件大事,也是质检工作的一件大事。国家质检总局对协会的筹备、成立非常关注,希望协会的成立能够促进我国认证认可行业的自律规范,推动我国认证认可行业的健康发展,整合我国认证认可行业的力量,推动我国的认证认可事业站在国际前列。
  王凤清在工作报告中分析了我国认证认可工作的形势和成立协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了协会的宗旨和使命:以党和政府关于认证认可工作的方针政策为指导,以法律法规为工作准绳,以促进认证认可事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在政府和会员之间发挥纽带和服务作用,加强行业诚信,恪守职业道德,完善自律机制,协调行业关系,提供行业服务,建立沟通渠道,维护会员权益,促进共同发展。中国认证认可协会要在工作中体现行业的代表职能、沟通职能、协调职能、监督职能、公正职能、研究职能和统计职能,为政府、为社会、为行业提供服务。协会定位于自律性行业管理社团组织,以服务为宗旨,民主办会,独立开展工作,对所有会员提供无歧视、无差别的服务,机构不分大小,一切以公平、公正的原则来处理协会内部的事情。协会要突出反映会员的意愿,为行业提供信息和培训,协调从业机构之间的公平竞争和合作关系,促进认证认可事业健康发展。
  中国认证认可协会的业务主管部门为国家质检总局,由认证认可行业的认可机构、认证机构、认证咨询机构、认证培训机构、实验室、检查机构和部分获得认证的组织等436个单位会员和23名个人会员组成。在中国认证认可协会成立大会之前召开了第一次会员大会,通过了协会章程、协会徽标和标志管理办法、协会工作方针和工作原则,并选举产生了由195人组成的第一届理事会。在此基础之上,协会召开了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协会会员管理办法、协会组织机构和工作计划,并选举产生了协会的65名常务理事和领导人,王凤清当选为协会首任会长,朱光沛等11人当选为副会长,生飞当选为秘书长。
  会前,国务院副秘书长徐绍史、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李长江、国家质检总局党组书记李传卿等领导还接见了出席中国认证认可协会成立大会的全体代表,并合影留念。会后,与会领导还为中国认证认可协会网站开通剪了彩。
  据悉,协会近期将重点开展六项工作:一是加强自身建设,建立一支精干、高效的工作班子和富有活力的职业化和专业化队伍,尽快建立健全内部机构设置和工作制度;二是探索研究工作方法,积极扩大影响,大力发展会员,拓展工作领域,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三是深入宣传、贯彻、落实《认证认可条例》,协助国家认监委进行立法调查工作,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条例》宣传教育和培训活动;四是研究和制定行业自律的规范、规则和规定,组织会员签订自律公约及其实施细则,建立自律公约执行情况检查和披露制度;五是依据章程和行规行约,组织制定行业性规范文件并推动实施;六是加强行业协调,加强与国际同行的合作与交流。

                                                                                           (信息来源:中国国门时报)


返回上一页